一是组织开展了全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执法检查工作。为推动全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,解决历史遗留问题,出台了印发了《关于开展全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执法检查方案》,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进行全面的执法检查,召开全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执法检查通报会,对在执法检查中查出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,逐项进行查处。二是抓好保护区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。我市在自治区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内有矿权10家,其中8个探矿权、2家采矿权,具体分布情况是在罕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设有8个探矿权、1个采矿权;乌斯吐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内设有1家采矿权。罕山自然保护区内的8个探矿权从2011年5月停止勘探后,到目前通过几年植被已自然恢复。对1家铅锌矿扎旗政府下达关停决定后,正在督促企业进行环境治理,并且拿出10万元帮助企业开展治理工作。乌斯吐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内设有1家粘土矿现已关停,并且完成治理。三是组织开展治理方案的编制及保证金缴存工作。全市395家矿山企业已编制地质环境治理方案的390家,有5家硅砂矿因编制的储量核实报告和开发利用方案未经评审备案,治理方案未完成编制,方案编制率为98.7%。全市矿山企业全部存储保证金,存储率为100%,存储金额为1.5亿元。保证金结转正常开展,闭坑矿山及时退还保证金,保证金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开展。四是及时组织验收矿山分期治理工程。全市生产矿山按照“边生产,边治理”的原则,除了一些采石矿因矿区面积较小,开采工作面处于动态生产过程中,无法进行分期治理外,其他矿山企业全部实现分期治理,分期治理通过验收矿山365家,不能治理而续存保证金的企业30家,已验收治理面积15.7平方公里。全市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电子台账,实现了市局、旗县局和矿山地质环境的现势性和动态管理。五是突出抓好“三区两线”范围内地质环境治理。全市“三区两线”范围内需要治理的闭坑矿山有25家、生产矿山85家。目前,生产矿山90%已完成治理。在闭坑无主矿山治理中,霍市政府今年投入5亿元用于生态环境治理,其中近2亿元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取得较好效果。